👋不擅長社交工程師的研討會生存小技巧
即使在現實中不擅長聊天,也可以享受研討會的互動。稍微做點準備即可!不論社交能力如何,這篇文章談到的準備適用於任何人。
讀者可能會覺得,像 13 這麼愛發表文章、主持 Podcast、錄 YouTube,應該是很外向的人吧。實際上,我超不擅長閒聊,在現實生活跟一群人相處時,通常都是最安靜的那個。在現實講話的難度,跟在網路上差太多啦!
如果你跟我的情況類似,甚至有點「社恐」,參加研討會的時候該如何是好?
先說,雖然我一直鼓勵大家在研討會多互動、認識新朋友,但是如果兩天下來都沒有聊到什麼天,也完全沒問題!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參與、享受其中,才是最重要的。
但如果,你內心是想跟大家互動,只是有點卻步,我今天準備了幾個小技巧。
結伴同行
最基本降低難度的方式,就是找朋友或同事一起參加。(iPlayground 有「結伴同行票」,應該就是為了這種情況設計的。)
問一下自己認識的人會不會去,這樣到了現場遇到熟人,就可以立刻安心一些。
觀察參加者名單,事先想好要打招呼的人
研討會都會公布講者、工作人員,甚至列出參加者名單(iPlayground 的在網頁最下面)。如果有你特別想認識、或打招呼的對象,可以先確認一下對方最近在研究什麼,或是發表過什麼東西令你印象深刻。碰面時,就可以提出來,不會缺乏話題。
我在國際研討會看到一些高手,第一次打招呼都會猶豫很久才鼓起勇氣。最實際的作法就是確認他們最近在做什麼,來開啟話題。
比如我在 WWDC19 Keynote 結束後,偶然第一次碰到 Paul Hudson。當時 Apple 才剛發表 SwiftUI。我就問他說「你是否準備要推出 Hacking with SwiftUI?」,因為他的「Hacking with Swift」教材非常實用,眾所周知。而他也馬上回答我說:「沒錯,我已經準備好要...」。就是一次簡短、順利、愉快的互動。

給講者肯定
令我印象深刻的講者,我常常會在聽完演講以後,公開發推文給予肯定與感謝。有機會再找他們聊天。
很多講者看起來台風穩健、經驗豐富,其實私底下緊張到不行。就算是再厲害的人,被肯定還是很開心的事。而且稍後如果有機會面對面聊天,就會更容易一點。
準備 Link in Bio
軟體工程師很少會用到名片這種東西,公司印了一兩盒,永遠發不完。
你有個人網址、GitHub、常用的 SNS 帳號,可以準備好 QR Code 的形式讓別人快速交換資料,比實體名片好用。
我自己是用 Gravatar,內建 QR Code。

有些人則是會使用 Linktree(但我覺得對於工程師來說沒有很好用)。
這類型的服務很多,提早開個帳號,把公開聯絡方式準備好,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