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挑戰每日更新對你我的意義

為什麼我挑戰每天發表文章?要怎麼辦到?能否對讀者創造出長期累積的學習效果?陪我一起見證每天的思考吧!

從上個月中,我啟動了每個工作日發表一篇文章的自我挑戰。加上今天這篇,已經是連續第 27 篇文章了。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好像能夠繼續下去。

為什麼我要每天發表?用了什麼策略?對於讀者的意義又是什麼?今天一次告訴你。

前提:使用 AI 工具輔助寫作的失敗經驗

七月我開始使用 Claude Code,並且用語音轉文字模型快速輸入。除了拿來寫程式以外,我也把過去文章都丟進 Claude 分析。

我試著先把想寫的內容講出來,再要求 Claude 參考其他文章的風格,把逐字稿轉變成文章,最後我再自行編修。

本來以為用講話的方式寫文章會很有效率──花十分鐘「講出」一篇文章,稍微修一下,好像就可以發表了。結果卻是:整個七月我只發表了 4 篇文章,而且我對那幾篇也不算是特別滿意。

這是因為,Claude 幫我寫出來的文章,雖然原始內容來自我的話、寫出來的文字也像我的說話語氣,但是它沒有辦法取代我經過自己思考以後濃縮重點的過程。讀起來完全不覺得是自己寫的文章。

用 AI Agent 來寫程式,也常常有類似的感覺。程式碼有測試與規範作為檢驗標準,所以比較沒關係。寫文章卻不能沒有自己的靈魂。就算讀者看不出來,我自己也無法接受。

於是,我開始思考寫作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原來,寫作不只是生成文字的結果,寫的過程本身就是目的。我喜歡寫作,因為這是個很有挑戰性的思考過程。如果跳過這個過程,讓 AI 幫我生成文字,即使草稿來自我的口語,我也不算是有思考到。

寫作沒有捷徑。我得自己想清楚要講什麼概念、希望讀者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帶走什麼。

不要讓 AI 代替自己的思考。這是我的寶貴教訓,也是演變成每日更新的前奏。

新的寫作策略:從定義最終收穫開始,自然形成短篇

AI 幫我編修的文章都太長,失去重點,我何不先從自己真正想講的東西開始?於是,八月中我開始嘗試全新的寫作策略。

針對一篇新文章,我會從這兩個角度之一發想:

  1. Takeaway:讀完這篇文章能帶走的一兩句話
  2. Call to action: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能立刻採取的行動

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寫作策略。它會自然地指引我的寫作過程,讓文章長成令我滿意的結果。

在這種新的寫作策略下,短篇、講重點變成新的目標,並且追求字數越少越好。甚至會覺得:字數太多,是因為想得不夠清楚

寫作一下子變得容易很多。想要講的東西太多?拆成好幾篇,從不同角度切入,形成一個完整主題。

而對讀者來說,原本文章太長不易吸收。改成多篇在不同天發表,就可以用多個時間點增加「接觸面積」。對特定主題產生興趣,再交叉閱讀。

我對這種寫作策略的成品,滿意度很高,寫起來也比以前快,所以對於高頻率發文越來越有有信心,於是就嘗試每個週一到週五都發表一篇文章。

每日更新的獨特性

我以前無法想像每天都發表文章,這種頻率感覺很要命。不過目前的寫作策略,以及八月到現在 27 篇文章,這件事搞不好有機會做到。

這個世界上,有極少數的幾個人,做到幾乎每天更新。我知道的例子,商業與科技領域有 Ben Thompson 的 Stratechery、行銷方面有 Seth Godin 的Blog。以前還有灣區日報,是以精選他人文章的方式在經營,可惜已經停止更新了。

能夠做到每天都發表文章,本身就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情了。既然我喜歡寫文章、有很多東西想寫,何不挑戰看看?

我是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每天用中文、從軟體工程師的角度出發,在經營付費專欄的人呢?而且文章品質是維持過去一年的水準。

這種事情,就算挑戰失敗了也算是成功了。而訂閱 13+ 的你,就是陪我一起見證這件事情的夥伴。

不過,在確定要做每日更新挑戰以前,我想了一下:如果今天我是讀者,對於訂閱一份個人作者經營的日報,有什麼期待?

創造每天一點學習刺激、持續累積的訂閱體驗

我想要付費訂閱這樣的一份電子報:每天早上起來,給我一點思考的刺激。

內容可以是工具技巧、技術新知、策略觀點、系統思考,或是作者的人生經歷。

我喜歡的一些資深工程師 blog(連結我放在文末),他們吸引我之處不只是技術深厚,還包含了歲月累積下來的智慧。一些獨特經驗的小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我並不相信速成學習。出社會一陣子的人,往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與做事方式,而且非常難改。這些東西,有的時候限制了自己的進一步成長,但也很難靠自己去突破。

寫個幾篇文章,不會對讀者帶來什麼長遠的正面價值。如前一篇提到的,我也沒有預期每篇文章都會被認真讀完。

但是,如果每天都有文章能閱讀,長期下來,會不會累積出足夠的啟發呢?我很想知道答案。

而只有持續寫下去,才會知道結果。歡迎你日後跟我分享,長期訂閱 13+ 對你有什麼啟發。

總之,我想把 13+ 經營成每天都給讀者一些刺激與思考的專欄。因為這就是我自己會想要訂閱的東西。

還沒訂閱 13+ 的朋友,如果你也想體驗每日思考刺激的累積效果,歡迎立刻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