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ayground 與日本 iOS 研討會的跨國火花
與各國的開發者社群有交流會催生出很多故事跟火花。很鼓勵台灣的讀者,除了 iPlayground 以外,也多去不同地方的研討會交流。
我多次鼓勵開發者去參加國外的研討會,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本文藉由 iPlayground 與日本 iOS 研討會之間的互動小故事,來增加一些說服力。也可以當作一些趣聞來閱讀。
本文刊出後來自 iPlayground 官方補充與更正:1. 日本講者 Yusuke Kita 是自行投稿參加 2. 鳳梨酥活動是熱心會眾 Alex Hu 自發性舉辦的 3. 疫情期間 2020 iPlayground 有辦成(找不到2天的場地差點辦不成)
2017 年因為參加 iOSDC 而催生出 iPlayground
讀者可能聽過,iPlayground 成立是因為「2017年9月,一群到東京參加 iOSDC 的工程師們,在看到國外蓬勃活躍的程式力,熱血自此被點燃,決心舉辦一場兼具廣深度又有趣的 iOS 研討會。」(摘錄自 iPlayground 2019 年官網 上的介紹。)
是的,iPlayground 的誕生,完全是因為見識到「日本的開發者社群辦出十分有當地特色的研討會,我們也可以舉辦屬於自己的研討會」。
2019 年首次邀請日本講者
2019 年,主辦單位邀請了一些日本的知名開發者如 Kishikawa Katsumi (@k_katsumi)、Daiki Matsudate (@d_date)、Yusuke Kita (@kitasuke),以及在日本(自行投稿)工作的王巍(@onevcat) 來擔任講者。可以說是 iPlayground 國際化的起點。
補充當年一些有趣的紀錄:
- 從 Tank Lin (@tank1005) 的合照推文可以看到當時大家的樣子
- 鳳梨推文展現社群互動
- Alex Hu 準備給外國朋友品嚐的鳳梨酥大賽
- 我擔任宣傳組的心得串,提到拉起 Twitter 使用率、合照活動、weak self podcast 跟開發者週報的起源
2025 年與 try! Swift Tokyo 的連結
沒有想到因為疫情的緣故,2021-2023 iPlayground 都沒有辦成,中斷了交流。2024 年小規模重啟。今年 2025 年才恢復到以往規模,並且我看到不少與 try! Swift Tokyo 研討會的互動與影響。
Daiki Matsudate (@d_date) 現在是 try! Swift Tokyo 主辦人,今年再度來台灣參加 iPlayground 參加並擔任講者。他發了許多有趣的推文,例如便當菜色跟六年前一樣。
try! Swift Tokyo 曾在日本疫情爆發時,臨時決定停辦。原本有很多台灣人準備要參加(印象中超過十位),頗為遺憾。不過去年與今年,台灣有許多開發者去了 try! Swift Tokyo,也有不少人有興趣再參加明年的活動。
我去參加研討會時,都會開台灣人群組,把大家拉進來,集合照相。今年就有超過 20 位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幾位朋友在這屆 iPlayground 擔任講者或工作人員。


而這次我剛好坐在 Daiki san 旁邊,看到他在發推文,我就提議把大家找來合照。最後就有了這些照片。

2026/04/12-14 的 try! Swift Tokyo,我們可以在櫻花季集合🌸,再拍幾張像這樣的合照。不覺得這樣的跨國交流,別有一番浪漫嗎?
技術方面的啟發
這次與 Flitto 的即時翻譯技術合作,是幾位工作人員參加 try! Swift Tokyo 時體驗到效果很不錯,而去推動、促成的。相信許多有參加的朋友有體驗到它的優良效果。
Daiki san 用了 iPlayground app 以後,補充了當初整合開發的背景故事。
而如同我在📲iPlayground 開源 App 背景故事一文提到的,App 的開源是受到 try! Swift Tokyo 的影響。這些我就不重複展開了。
一句話帶走
與各國的開發者社群有交流會催生出很多故事跟火花。很鼓勵台灣的讀者,除了 iPlayground 以外,也多去不同地方的研討會交流。
延伸閱讀
- 😇為什麼要參加技術研討會── 意外的收穫是一大魅力
- 😇參加研討會的三個小故事
- 👋不擅長社交工程師的研討會生存小技巧──結伴同行可以大幅降低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