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工具分析我對 AI 工具的觀點──我的 AI 工具使用現況(2025 年 10 月)

我讓 Claude Code 讀了所有我對 AI 的文章,讀者可以把本篇當成精華複習。至於我自己,是把它當成一次寫作實驗。

之前幾個月我都會分享自己的 AI 工具現況。不過近期我用得越來越少,因為現在更強調自己思考、自己整理。另一方面,使用的工具類型也趨於穩定,跟 9 月份沒有差別。

那麼 10 月份總結這篇文章要怎麼寫呢?我想到了,跟前一篇一樣,試試看用 Claude Code 從各篇文章中,總結我對 AI 的看法。

畢竟,有很多我對 AI 的思考與觀點,都想要不厭其煩地再傳達。但是我對於已經寫過的主題,往往會有種「不知道要怎麼再寫一次」的情緒。

這一次,Claude Code 挑選了 18 篇文章進行分析,整理得很完整。分析報告非常長,我建議讀者的切入視角:「我之前讀過 13 關於 AI 的文章了,我的理解跟 Claude 的理解有什麼差異?」而不當作一篇正常的文章慢慢讀。

順帶一提,我沒有很喜歡用 AI 產生的內容直接當成每日更新的其中一篇!不過 Claude Code 的報告深得我心(它有好好讀到核心觀點!)。某方面來說,它能寫出多達 400 行的報告,也是因為我寫了超多跟 AI 有關的使用心得與思考。

總之,我覺得這篇報告很適合用來給讀者複習重要觀念。不過,這篇文章的價值,我跟 AI 的工作比重到底各佔多少?我還在試圖消化與理解(應該還是我比較多吧)。這篇比較像是在玩 Claude Code 雲端版的實驗型產出,而不會是常態。讀者不用擔心我會一直發表用 AI 生成的文章。

我的 Prompt 如下:

讀遍我寫的文章,整理一下我對於 AI 的看法。可以談技術、工具與效率層面,也可以探究人類角色、社會衝擊、生產力等等方面

很好。把上述內容用 markdown 格式輸出 ai-perspective-summary-by-claude-code.md 並開個 branch

請在文件中加上各論點來源文章的連結(不用寫出完整標題)

我改變主意了。文件上的來源,用文章原始標題。另外,「來源」前面不要加上 > 符號(有些程式解析失敗了)

以下就是 Claude Code 報告全文,一字不改,忠實呈現。